- 发布人:admin
- 时间:2016-10-25
- 点击:499
- 来源:
学院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以更高的站位、更广的视野谋划和推动学院改革发展,把学院教育事业推向新的辉煌,提高学院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打造特色高职品牌 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学院进一步明晰办学定位和服务面向定位,坚持走“内涵式、开放型、稳规模、提质量、强特色、重品牌”发展道路,以“立足张家口,面向京津冀,服务于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交通运输、文化旅游及现代服务等主导产业”为办学定位,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借力京津冀协同发展,引导广大教师牢固树立“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观念,积极探索办学机制、人才培养和教育实践的新模式。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筹办举办冬奥会”、“张家口建设国家可再生能源示范区”等历史机遇,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院综合实力与办学水平。主动为地方服务,政校企联动,建设以风电、光伏技术为主的新能源技术专业群和以冰雪场馆管理、旅游管理为主的服务冬奥会的现代服务业专业群。
携手北京高职院校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我院与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于7月6日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书,此次签约,开启了我市高职院校与北京高职院校合作的先河。学院成为“北京城市建设与管理职教集团理事成员单位。两校团委联合组织开展了以“体验历史文化、寻访英雄足迹、助力奥运服务、体验企业文化”为主题的暑期实践活动,来自京张两地20多名师生组成的“2016京张两地大学生携手共建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在张家口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实践活动,促进了大学生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两院合作开展高职生“2+1”联合培养,我院建筑工程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四个专业的30名学生已于今年九月赴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开启为期半年的学习。学院选派一名中层干部和一名教研室主任到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相关部门和二级学院挂职锻炼。双方充分发挥各自办学优势和专业建设经验,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在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可再生能源综合示范区、筹办为冬奥会服务等方面进行实质性合作,为京张两地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校企合作谱写新篇 助力区域经济发展。学院与企业对接,提高服务和就业质量。一方面,积极与天津、北京企业建立对话关系,加大工学交替、订单培养工作力度,促进人才培养改革和创新;另一方面,围绕京津冀企业人才要求,优化人才结构和质量,提升服务京津冀经济发展的水平。根据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瞄准就业市场,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此我院多次派人到京、津、冀等地对用人单位进行回访和调查,了解企业用工需求,及时反馈信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市场和企业需求在原来的人才培养方案基础上,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学院自身优势,主动适应张家口以及京津冀产业结构的变化和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实际,紧贴市场、紧贴产业、紧贴职业设置专业,不断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大力推进适应装备制造、土建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需求的八个专业群建设,努力形成与区域产业分布形态相适应的专业布局,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学院紧紧依托原有的校企合作企业,积极联系行业领军企业,同时关注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为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奠定基础,目前,学院与保定长城汽车集团、北京国贸物业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合锐赛尔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链家房产经纪有限公司、北京阳光海天停车产业集团、中联重科集团、北汽福田集团、京东方科技集团、三一重工集团、威讯联合半导体(北京)有限公司、新宏昌重工集团、沃尔沃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等120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
站在新起点上,学院人紧抓机遇、顺势而发,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在心中绘就了学院蓬勃发展的蓝图,共同提升学院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能力。
(学院办公室 供稿)